PPP模式的若干问题
准确时间:2015-08-25 04:17
看量:1367 次
字体大中小
PPP模式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以项目为载体,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三方联系在一起。不同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PPP项目的看法和期待不同。借助于PPP项目的实施,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社会公众“各有所求、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目标。确保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三方利益平衡是PPP项目的关键。
如何认识政府、社会资本的定位?政府角色有3个特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是流动的;公共利益代言人,承担无限且不可推卸的公共服务责任;游戏规则的制定者,PPP项目的发起人。而作为社会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追求合理的投资回报;流动性,无利可图时将会撤离。
中国经济的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决定了政府需要推进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宽了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是“我求人”,不是“人求我”。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中,要特别防范“官本位”思想,通过PPP合同或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约束双方的关系和责权利。
投资项目的建成包括4个层面:工程建成、技术建成、财务建成和效益建成。同一个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利益诉求完全不同,因此可以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合作,否则,PPP模式不可能实施。政府常犯的错误,是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以财政收入为投资目标,在项目投入、产出方面与社会资本争利,导致合作失败。
PPP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包括3个方面:一是工程项目本身的可行性,涉及到技术、财务、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二是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核心问题是政府(社会公众)与社会资本各自的利益能否得以实现并保持平衡;三是PPP项目实施方案必须回答相关问题,以判断“物有所值”。
[align=center]来源:中国建设报[/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