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2021-09-08 02:41
打开网页量:1870 次
字体大中小
云南最大、西南富有影响力的钢结构制作基地——钢构公司杨林总厂内熙熙攘攘,1000余名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穿梭于车间,扎根在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劳作着。角落里,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红外线光电保护装置等智能化设备密织的“天罗地网”和每台手机终端都可查看操作的信息化“智慧平台”全方位、全过程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密织“天罗地网”
“要把安全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来抓”,这不仅是牢记于心的重要要求,更是贯穿于行的工作准则。数年来,在公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杨林总厂投入人力物力狠抓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不断创新方法、引进设备提高安全管理质效。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装上“灵鼻子” 在气站、车间管道气体下气点等存储和使用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150个可燃气体探头和安全员手机联动,用灵敏的“嗅觉”监控周围环境,气体一旦泄露立即报警,确保安全员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红外线光电保护装置——自动“扫描仪” 这是工厂安全管理的又一“黑科技”,在投光器和接收器之间形成光幕将危险区域划分出来,近1吨的半门吊能在识别到人员、物体拦截时实现自动停止,液压剪板机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检测到人体某部位进入危险区立即停止运行,安全保障性极强,近200个红外线光电保护装置分布安装在各台设备上,保障机械设备作业和人员安全。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睁开“千里眼” 经过调试,80余个摄像头在生产车间无声地“睁开了眼”,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生产全过程、全方位。安全员坐镇“中枢”,轮班监督,用“千里眼”直观、方便、高效地对各类违规操作、安全隐患进行提醒、查处,及时纠正到位。安全员小林兴奋地介绍道:“一个人能看到的视野有限,管控的区域也有限,这套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是千里眼,安全无死角,工作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安监“再升级” 2021年“科技强安”专项行动中,消防水泵增压与手机联动的“消防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能无死角观察地面情况的“龙门式桥式起重机驾驶室加装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提升安全管理质效的新措施被杨林总厂研发出来投入使用,这些新设备、新举措让安全监管更加高效,也让作业人员更加安心。
杨林总厂多角度、全方位地密织“天罗地网”,构建起了一套立体防控、多元防御、实时防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时时处处保障着工厂的生产安全和职工的人身安全。
搭建“智慧平台”
进入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新时代,杨林总厂紧跟发展步伐,探索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道路,努力实现安全管理信息网络共享、连接到人,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车间安全交底——精准施教 利用傍晚的空闲时间,大家拿起手机打开钉钉系统,仔细查看次日安全交底内容,在系统内签字确认,提前将注意事项牢记于心。借助代码开发平台成功打通钉钉平台集成功能的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包含25大项共960条安全操作规程组成了信息库,各班组长每天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提取工作重点、注意事项形成交底内容推送给班组成员,彻底改变了传统“一人讲众人听”的班组交底模式,极大地节省了交底时间,还提高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班组长黄师傅对前来抽查、检验成效的安全员竖起大拇指:“这个系统太赞了!交底不用愁!”
可视化入厂告知交底——直观展示 智能化展示厅内,外部来访人员站在大屏幕前,认真观看入厂告知安全交底视频,通过实景画面清晰、直观地了解车间内存在的风险点和应急处理办法,视频播放结束,注意事项也了然于胸,拿起手机扫码签字,实时上传信息化平台,自动形成电子交底单,一气呵成,赢得无数称赞。
信息无纸化联动——降本增效 通过不断地开发与试验,杨林总厂逐步完善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整改跟踪、特殊作业票申报、数据汇总、任务布置等多项内容填写、上传并推送到一线作业人员,还可直接抄送相应负责人,实现信息无纸化实时联动,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实时在线培训——技能提升 改变了传统集中式学习培训方式,通过学习资料分享、直播、录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开展学习培训,不受场地、人员、时间等条件限制,全面提高全员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用手机学习,成为新时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杨林总厂用“天罗地网”和“智慧平台”营造了让人放心、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搭建了24小时全天候、360度无死角的“智慧安监”体系。
【记者:魏浩东 何亚琼 责任编辑:撒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