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改善性需求接棒刚需成新动向
期限:2015-03-20 09:12 搜索量:1440 次
字体大中小
  进入2015年,由于“两会”前后的一季度是政策“空窗期”,再加上去年销售目标落空,多数房企对今年销售目标的制定谨慎了很多,同时也要等待上层政策明朗,上年底的优惠自然取消了,房价在数据上表现出上涨也不足为怪。   此外,今年1月份房价止跌反弹,重点城市房价快速回升功不可没。2015年1月,全国十大重点城市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8990元,环比上涨0.59%,涨幅是百城房价涨幅的近3倍。如果排除占百城楼市成交量近40%的10大城市的影响,恐怕百城房价只有继续下跌的份了。由此看来,其实楼市回暖仅发生在少数重点城市,而80%的待售库存却集中在广大的二三线、三四线城市,凸显了楼市大分化的局面。整体而言,全国楼市成交量依旧呈继续下滑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四季度的回暖趋势有“被透支”迹象。2014年前三季度,尽管限购退出、各地救市不断,但楼市量价一直处于持续下滑态势。“9.30”房贷新政是一个转折点,此后的整个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宽松开始惠及楼市,包括松绑二套房贷、“11.21”降息、国家及各地公积金新政、按揭利率下行通道开启(从此前的上浮5%到年底的95折)等,这是四季度楼市“暖冬”行情的触发因素。   但到了2015年1月份,需求明显跟不上2014年最后三个月,1月份的成交量环比12月整体下滑了20%以上,重点城市则下降30%以上。这其中尽管有房企降价促销动力减弱、年底银行流动性偏紧、股市火热分流住房投资需求,甚至是季节性等影响,但更多却是在短期内多方重磅政策刺激下,需求快速释放甚至被透支后所产生的阶段性需求“真空”,这意味着楼市回暖基础不扎实,有效区域在急剧收窄。   2014年四季度楼市“暖冬”行情的取得,多方政策刺激对于购房成本的降低,驱使前三季度积累的刚性需求入市是基本逻辑。根据世联行对2014年成交数据的监测,面积区间低于90平方米的刚需产品占比为46%,低于140平方米的产品占比达90%,意味着刚需仍旧是本轮入市的主力。   但2010年以来,由于各大城市住宅类综合地价上涨了2倍多,再加上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快速上升,开发商降价的内在动力不足。新年伊始,龙头企业万科上调房价5% 1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那就是“面粉”价格上涨对于房价上涨的倒逼效应开始显现。   2014年,尽管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下滑27%,溢价率下降了5%,但住宅类楼面均价达到每平方米1834元,同比增长了13%,连续5年上涨并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未来新增入市的项目,开发商主动降价的空间非常小,甚至会涨价,这是制约刚性需求继续释放的第一个阻力。   同时,货币政策松或紧是影响楼市运行的第一要素。2014年楼市之所以出现“翘尾”上行行情,与三季度末以来“定向宽松”范围扩大,甚至出现全面宽松迹象所带来的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下降有密切关系。2014年,银行贷款投放量达到了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而时隔两年半后,央行再次降息。因此,货币政策在四季度的大力支持是楼市回升的原动力之一。   由于理财产品对于存款的全面替代,再加上理财产品与资本市场的对接(65%的理财产品可投资资本市场),不管货币政策“定向宽松”范围扩大,还是全面宽松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更多助推了资本市场的火爆,并非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因此,基于投鼠忌器的考虑,2015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放弃了2014年四季度以来的激进风格而选择“沉默”,这是1月份以来中长期资金价格再次上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刚性需求继续释放的第二个阻力。   从“9.30”房贷新政、公积金政策调整,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住房等6大领域消费升级来看,国家希望通过改善性需求接棒刚性需求,以此来保持楼市稳定,并通过消化库存来激励开发商加速新开工和拿地。   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解决基本住房需求后的老百姓有改善居住需求的愿望。在我国,城镇居民改善住房的动力更加充足。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居民居住质量较差,30%的存量住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是“短缺经济”时代建造的,不符合当代人居要求;20%的房子缺乏基本生活设施(如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厨房、自来水、下水管道、阳台等)。   改善性需求有两个特征:在供给端,改善性需求的不再是“有房住”,而是“住好房”,而“好房子”不仅仅是大面积的房子,更是物业管理好、公共配套好、片区成熟、能满足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房子,这些房子基本属于中心城区的二手住房。目前,包括一线城市在内,新房供应基本在城市边缘,依旧坚持开发商同质化供应主导(而非面向需求)的格局,“好房子”并不多,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严重。   在需求端,要改善住房,需要较高的收入水平。近年来,尽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GDP的增幅,但收入支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能力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469,收入差距在国际范围内较大。更值得重视的是,关系到居民能否改善住房的家庭净财产基尼系数在2012年达到0.73,成为制约居民“卖旧买新”式改善性需求的障碍。   近期已经正式公开披露的中采PMI创两年来的新低,显示经济前景也不够乐观。同时,住建部、国土部等多部委罕见地集体关注房地产,意在稳定市场预期,各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预计“两会”后还会有激励楼市的政策出台。 [align=center]来源:中国建设报[/align]

新闻媒体:
数码摄影:
责任义务编:
微信扫一扫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