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系列报道•前线篇107:飞沙走石之间 抢通灾区生命线——麻昭抢险救灾队救援战役拉开帷幕
精力:2014-09-02 11:32
挑选量:1439 次
字体大中小
时间在这里定格: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
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
一场6.5级强烈地震骤然降临。顷刻之间,大地震颤,山石崩溅,房屋垮塌,生命消殒,在这里,没有退缩,唯有坚守;在这里,没有姓名,只有背影;在这里,没有……
快速反应 火线驰援
8月3日17时43分,在得知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麻昭项目迅速成立了抢险救援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程技术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供应组及信息沟通组。灾情就是命令,在还未得知灾情的严重程度时,麻昭项目各工区已在各工区紧急调遣了10台挖掘机、9台装载机及10辆双桥车和5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抗震救灾小组,第一时间奔赴距离昭通市区约68公里的震中位置--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积极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一场抢险救援战役迅速拉开帷幕…
不畏艰险 奋力抢修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似乎是一句老话,但对抢险救援队员而言,却是真实的写照。路基冲毁,前是河道,后是陡坡,没了公路的影子,为了抢修生命通道,他们硬是在河谷、山间开挖填补出一条条新路。
主震过后,余震连连。当装载着大型挖机的拖车越往灾区,险情越是严峻,当来到昭巧二级公路时,昭巧路依山而建,山势较陡,一侧又紧邻沙坝河,河水湍急,山上多是堆积层,土石松动,经雨水浸泡,瞬间可能崩塌。抢险救援小组决定挺进昭巧线,先疏通昭巧线,所有挖机在沙坝口逐一从拖车上卸载,装载机、破碎锤紧跟上,暴雨中沿昭巧线推进。每天他们必须冒着大雨不断和山体滑坡等多重危险,在无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排险清障,在这期间,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踏泥泞、攀山崖,啃干粮、喝白水,奔波于塌方之上,特别在已抢通路段,飞石不断,且随时面临崩塌的危险,他们仍坚持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任劳任怨地进行抢险保通工作。公路一次次被阻断,一次次又被清通,队员们在这里奋战了5天,没洗过一次澡,没回过一次项目部,没睡过一天安稳觉。
排兵布阵 多点并进
8月5日,为加快救援速度,领导临时调整“作战”战术。所有挖机靠前,快速移开主要大个头“拦路虎”,开辟出一条简易通道,全部装载机采用同样“分点作战”战术,二次清理“简易通道”。效果立刻收到成效,推进的速度成倍提升了。所有指挥人员重点跟进、指挥、监控上方山体。遇到无人看守拦路或被砸坏的车辆,大家齐上阵,推至路边安全地带。下午5时许,所有机械设备、人员安全顺利推进至天生桥小堰塞湖段。6日全天共清理出被砸坏的车辆几十辆,遇难者同胞遗体5具,清理滑坡体上百余处,紧急处理较大路面塌方一处,后勤车辆转移灾民、武警官兵上百人。
临危受命 果断出击
8月5日6时许,接到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命令,转战龙头山,负责抢通龙头山至乐红24公里“生命线”。
接到转战龙头山镇的命令后,大家片刻也没有休息,迅速清点车辆和人员,往震中龙头山镇靠拢。由于挖机行进速度只有5到6码,为不耽误时间,车队调整为装载机先行,后勤保障车辆兵分两路,一路保障先锋部队装载机先行进入震中,另一路压阵保障和指挥挖机安全顺利转移。昭巧线沙坝路口人满为患,严重阻碍大型机械通行,加之某些路段的山体不断滑坡,不断将抢通的路面重新阻断,前方装载机只能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后方的挖机因速度较慢,又被昭巧线上发生的大滑坡堵在后方无法跟进。震区信号极不稳定,电话多数是无法接通,但为了确保后方挖机车队安全、不掉队,协调指挥人员反复拨打,确保不与后方车队失联。
凌晨三点,所有机械被困在龙头山镇狭窄的道路上,先行车队不偏不倚被堵镇口加油站路段上,在离我们五米的路边摆放着几十具从震中运出的遇难者同胞的遗体,所有驾驶人员看到生命如此脆弱的时候,七尺男儿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大家恨不得步行至震区,但为了看守车辆等待道路被疏通,大家裹着湿透的衣服在车上坚守了一夜。
8月6日上午全部机械设备集结至骡马口村刚刚架通的“钢架桥”口处待命。
横渡龙泉河 挺进重灾区
为确保省公路句刚刚抢通的通往孤岛龙头山镇的“钢架桥”不被重型机械压坏,再次将通往龙头山镇方向唯一的“生命通道”中断,所有机械选择横渡龙泉河,从龙泉河中突围上岸。
1号装载机首先选择了从靠近“钢架桥”口岸河口位置处尝试上岸,由于硚口淤泥太深,装载机后轮陷入太深,几经周折都无法成功;随后, 4号装载机选择了从河中挖砾石进行填筑,增加摩擦力来强行通过,也宣告失败。眼看装载机黑烟直冒也无法上岸,所有装载机退回原处,重新沿河考察,在距离硚口下方50米处,发现一处较缓地带,指挥装载机从河道中通行至较缓处登岸,几经尝试和通过河中取砂石填筑河岸,增加河岸坡度,下午3点许,所有机械才得以成功突围,完成了与集团抢险救援指挥部的汇合。
争分多秒 开辟“新便道”
8月7日一大早,所有道路抢险保通组指挥人员紧急绕到出龙头山镇首个大塌方区的后山谷,由于多出塌方,抢险救援人员们从龙头山镇步行24公里至乐红乡现场实地踏勘便道施工点。省交通厅杨廷仁副厅长现场督战,并要求建工集团2日内必须打通便道,实现与上方“沙乐线”的连接。当天上午9:30分,应急便道顺利挖下第一铲土, 所有的挖机、装载机陆续紧跟其后,指挥人员认真指挥,做到人停机不停,场面热火朝天。下午5:26分,由我们最年长65岁挖机操作手师傅李才清驾驶的1号挖机,原本要一周才能开辟的便道,仅仅用了8个小时就实现了应急便道毛路与上方沙乐线的连接。由于便道坡度较陡,切转弯处较窄,不利于大车通行。
随着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雨越下越大。机械设备冒雨日夜轮轴整整干了一夜,成功的将便道坡度进行了降低,宽度实现了加宽,并铺上了公分石进行碾压以防止路面湿滑。
8月8日上午8时,便道全线贯通,便道下方聚集的大批救援车辆、重型机械、救护人员、救急物资,以及乐红方向的受灾民众顺利通过便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国际广播信号,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报道。
扫清拦路虎 力保生命线畅通
先前派出翻山徒步进入翠屏、乐红查勘道路受损情况的小分队反馈回来的信息,翠屏受灾较重,乐红相对较轻,进去的主要道路有三处较大滑坡区域路段,巨石横挡在路面上,挖机、装载机无法移动,只能采用爆破或者破碎。
抢险组立刻做出分工和安排,先行派出全部装载机快速突击清除小滑坡路面,挖机、破碎锤紧随其后。行至距离龙头山镇近8公里翠屏村时,遇到较大滑坡跨方区域,尤其100多吨巨石阻断道路,抢险救援人员们用破碎锤花了4个多小时连续破碎才将其全部破碎、移除。
距离乐红2公里处的大跨方区,山体岩石整体剥落,上百吨的巨石横七竖八的躺在下方公路上。加之山体不断有水溢出,跨方时大量泥沙倾倒在半山腰和路面上,跨方下方路面俨然成了稀泥塘和乱石堆。紧急调来双桥车,从乐红镇拉来砂石料不断填筑,碾压,一天崭新的路面及时的保障了车辆通行。
至8月9日下午5点,麻昭抢险救援队伍顺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予的龙头山镇至乐红乡24公里的道路抢险疏通任务。
灾后重建 任重道远
10日,道路抢险保通组的工作重心由抢险疏通工作,转为负责“应急便道”和24公里“沙乐线”的保通工作。接到命令后,保通组迅速对全线24公里保通压力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现有的机械设备、人员做了分工和安排。设置了“应急便道”、翠屏、乐红三个驻守点,派专人驻点巡逻值守。同时全线24公里巡视员,负责联系各驻守点。实行每天道路通行情况早晚各向指挥部和交通局汇报一次。
15日,距离乐红2公里处大滑坡区再次发生滑坡,伴有巨石滚下。由于此处山体有350米左右高,坡度在80度至90度之间,半山腰滞留有危石,人工无法清除。加之山体不断有水溢出,修复的路面被流水浸泡经重车碾压后重新和成稀泥塘,小型车辆和行人无法通行。保通组采取清除原有路面近2.5米厚度的石头和填筑上去的砂石料,全部采用碎石换填。紧急调至15辆双桥车,从近20公里远的翠屏滑坡体处拉碎石换填。经一天一夜近24小时的连续作业才得以抢通。“应急便道”遇雨湿滑,重车通行需要带钢丝绳的装载机进行拖拉,保通压力较大。
截至发稿日,麻昭项目抢险救援队伍已日夜轮轴奋战了25天,在这期间,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干部职工紧随党的步伐奋勇向前,总有一种信念让他们坚守,总有一种感动让他们落泪,总有一种付出让他们骄傲。在这场地震面前,他们更加团结、坚毅与友爱,随后几天的救援工作将更加艰巨,等待着他们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因为他们是云南建工人,他们拥有更坚定的信念和力量,在困难中前行。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