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段:2014-08-05 02:07
阅读量:1421 次
字体大中小
镜头之集结篇:临危受命,百余名勇士集结出征
集团麻昭项目继8月3日晚集结50余名勇士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援工作后,又集结多名抢险救援人员带着大批的物资出征。由于震后灾害的影响,通往震中的道路多处塌方,第二批抢险救援人员及物资无法进入,加之一直联系不上坚守在一线的救援人员,情况十分紧急,麻昭指挥部抢险救援领导小组当晚作出决定,组织20余名勇士徒步赶往灾区一线增援。
徒步二十八公里,且要背着食物、棉衣等救援物资,沿途可能还要遭遇许多未知的灾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热情。“我带队,我是军人出身,我曾经参加过救援!”55岁的集团麻昭项目党总支书记钟云诚首先主动请缨;“我是鲁甸本地人,那里的交通情况我了解!”瘦弱的年轻人宋升武自告奋勇;“我来自农村,从小爬山体力好,我要到一线去!”安全部的胖小伙张荣峰嗓子高了起来;“我也行,我要去一线救援”……大灾面前大家没有退宿,反而更显勇毅,彰显男儿本色。
镜头之险象篇:险象环生,我们匍匐前进
抢险救援队于8月4日凌晨接到市政府的命令,肩负起打通昭巧二级公路的艰巨任务。盘山公路受地震影响,已造成路面震裂且多处塌方,余震连连,公路两边高山绵延,时而有滚落的巨石及飞落的石子,有几段道路依托大河,一路上险象环生,我们的机械车辆在险象中前进。
越往里走,山越高谷越深,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抢占黄金“72小时”,打通“生命线”,让更多的部队及医护人员进入,确保被困灾民及伤员快速撤离,抢险救援队伍在险象面前不退缩,越加勇毅。
一次余震刚过,许多落石飞下,副指挥长孔祥奎头顶飞石,从容镇定的指挥着抢险保通工作,机械手们熟练的操控着挖掘机,用强有力地力臂移开巨石,推土机推平着路面,遇到大的滑坡体,挖机一路横扫,有些断裂无法通行的路面,各种机械相互配合着填筑。在打通生命线的过程中,麻昭项目的救援队始终充当着主力军,昼夜奋战20小时后,向前推行了15公里,清除重特大塌方10余处,救援被埋车辆20几辆,挖出遗体4具,配合部队转移大批群众,保障了二级路段的正常通行。
镜头之坚守篇:身临困境,绝境中的坚守
一路上,除了往外驶出的摩托车之外,其它几乎都是响着警报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昭巧公路的顺利打通,将有力辅助救援工作的展开,抢险救援队伍始终冲在最前面开道,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甘做“铺路石”。来自嵩明机化公司的D4工区项目经理杨红辉,已40多个小时没合眼,作为一名建工参建项目的负责人,他说:“我是麻昭人,我是云南建工的一份子”。救援物资大批送给了灾区,队员们仅留下少许的方便面和水,为了保留更多的食物,不到最后一刻,大家都不啃方便面、不多喝一口水。
虽然大家的脚早已磨起了泡,泡也磨破了,流出了血,不敢走路,可是没有一个救援人员说过痛诉过苦,他们只有强烈的愿望——尽早打通生命线。
镜头之感动篇:大爱无声,七尺男儿多次落泪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集团麻昭项目党政综合部部长任高攀沉重地说:“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活着是最大的幸福。困难难以想象,悲惨更难以想象。当看到一具具模糊变形的尸体,看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场景,我们的泪水已无法抑制,但哭过之后,我们更有向前推进的动力与勇气。”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遇到灾民,救援队的后勤保障车辆主动转移他们,并向他们提供食物。在转移过程中,一个失去丈夫及三个孩子的母亲,伤心过度,几次晕厥,救援队将其紧急转移。
在清理到10公里处,救援队伍转移了一家三口,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中年的儿子及少年的孙子,他们从山里走出来,走了一天一夜,父子俩轮流背着老人,实在无法再往前行走了。
当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泡面时,从山里走出20多个人,他们有的是从山里水电站撤离出的工作人员,有的是山里的村民,因为灾难他们汇成一支队伍。几个女孩子已经走了6个小时,浑身都湿透,到处是泥土,脚已磨出血泡,仍然坚持向前行走。
途中,有一些灾民,为救援队送来了刚烤热的洋芋,大家接过来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后发现他们的样子都记不起来,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大家素未谋面,因为灾难,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集团麻昭项目常务副指挥长朱红兴说:“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坚守,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落泪,总有一种付出让我们骄傲。在这场地震面前,我们更加团结、坚毅与友爱,随后几天的救援工作将更加艰巨,等待着我们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是云南建工人,我们拥有更坚定的信念和力量,在困难中前行。”
[align=center]【记者:薛旭 责任编辑:郭永坚】[/align]